長江日報訊(記者汪文漢)“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鴨子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為它們常年生活在水中?!?月12日晚,省人大代表、中鐵大橋局文武松做客長江日報長江訪談直播間,以此比喻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對市場端的創新需求有獨特的敏銳性。
文武松認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把科技研發能力轉化為經濟發展實力的核心要義?!笆濉逼陂g,中鐵大橋局和中鐵大橋院堅持科技引領,攻克多個重大項目中的技術難題,為橋梁工程從江河走向海洋提供了技術支撐。
大橋局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經歷了一個由認識到加強的過程。文武松透露,大橋局以前費很大力氣研發出一項創新性工藝工法或產品,卻因為沒有得到專利權的保護,別的企業馬上照抄照搬?!凹訌娭R產權的保護,首先要有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比缃?,大橋局申報專利都具有保護性。
文武松認為,武漢正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就需要進一步推動全域協同創新,增強創新策源能力。橋梁產業是武漢的優勢產業,需要持續鞏固和擴大武漢建橋之都的優勢地位。
當晚,做客長江訪談直播間的省政協委員、民盟省委常委、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姚海林表示,湖北要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應打造一批具有前瞻性的行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
姚海林連續多年一直關注科技創新。他認為,數字經濟數據中心是大數據產業的根本,只有建設好數據中心,才可能帶動大數據上下游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湖北以水電和區位雙優勢,打造武漢國家綠色節能數據中心,可以較好地解決西部現存大數據中心網絡延時問題。
姚海林認為,可借助湖北在分布式計算、海量存儲、人工智能算力平臺、大數據技術等方面積累的雄厚科研能力,提升綠色節能數據中心的“算力”,增強綠色節能數據中心的附加值,逐步打造基于綠色節能數據中心的大數據產業鏈;打通武漢與京津滬粵等大數據源頭的傳輸堵點,提高數據傳輸速率和容量,降低時延,將湖北的區位優勢轉化為高速核心網絡資源優勢,為武漢做大做強大數據產業鏈、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提供堅實基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