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w9dr5"></b>

<b id="w9dr5"><tbody id="w9dr5"><label id="w9dr5"></label></tbody></b>

  1. <rp id="w9dr5"></rp>

  2. <tt id="w9dr5"><noscript id="w9dr5"><delect id="w9dr5"></delect></noscript></tt>
    <tt id="w9dr5"><noscript id="w9dr5"></noscript></tt>
    <rt id="w9dr5"><meter id="w9dr5"></meter></rt>
      <cite id="w9dr5"><noscript id="w9dr5"></noscript></cite>
      今天是:
      快三计划推荐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中心 > 媒體聚焦

      科技日報:弘揚創新精神,讓“天塹變通途”

      來源:  作者:企業文化部審核   發布時間:2023-01-12   字體:【 【打印】

      文武松 中鐵大橋局黨委書記、董事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一系統謀劃和部署,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新時代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也為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科教興國戰略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隨著國家飛速發展,我國科技競爭力大幅躍升?!吧暇盘鞌堅?、下五洋捉鱉”的壯闊畫卷徐徐展開,“天塹變通途”正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1953年,為修建武漢長江大橋,中鐵大橋局的前身——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成立了。以當時的物資條件、技術水平建造萬里長江第一橋,可謂是篳路藍縷。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員工與蘇聯專家共同研究,成功創造了世界橋梁史上尚無先例的基礎結構和施工方法——大型管柱基礎、管柱鉆孔法,這不僅解決了傳統氣壓沉箱所不能解決的深水施工難題,也在大橋人的心中埋下了創新的種子。

      此后的近70年里,我們始終堅守質量、傳承創新,持續深化橋梁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研究,推動橋梁施工工藝工法變革。如今,中鐵大橋局已是世界上設計建造橋梁最多的企業,在國內外設計建造了3000余座大橋,總里程3600余公里。

      其中,包括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施工,并全部采用國產材料的南京長江大橋;榮獲國際橋梁大會“喬治·理查德森”大獎的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被英國《衛報》稱為七大奇跡之一的港珠澳大橋;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滬蘇通長江大橋;世界首座跨海公鐵兩用大橋——福平鐵路平潭跨海大橋;世界首座公鐵兩用懸索橋——連鎮鐵路五峰山大橋;孟加拉國夢想之橋——帕德瑪大橋。

      同時,國內起吊高度最高的3600噸起重船,可適應60米水深的水下取土機器人,起重力矩達15000噸米、最大起重量達600噸的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機,吊重能力2000噸的世界最大三桁式架梁吊機等一系列大國重器也應運而生。這些成果折射出烙印在大橋人血脈里的創新精神。

      作為共和國橋梁建設的長子,中鐵大橋局將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導向,以重點工程建設為載體,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目前,我們牽頭建設的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助力橋梁建造技術邁上新征程,構建起企業牽頭、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借助這一平臺,我們實現了一系列原創性、關鍵性、共性技術突破,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鏈條,這一平臺成為推動行業進步發展的強勁引擎。

      未來,我們將持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轉化科技成果,建立多學科、多專業、多系統的集團軍作戰模式,以裝備革新推動建造技術的迭代升級,通過開展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等活動,培養打造過硬的科技人才隊伍,讓中鐵大橋局更好地打造創新高地、承擔國家重大工程。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中鐵大橋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建設世界一流“建橋國家隊”的新征程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再立新功,為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國家貢獻大橋智慧、大橋力量。

      6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