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付麗
中鐵大橋局橋科院供圖
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領悟催人奮進的報告精神。廣大橋梁科技工作者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讓人心潮澎湃。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橋”品牌在世界舞臺上愈發閃亮。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執行副主任、中鐵大橋局橋科院總經理鐘繼衛說,作為一家有60多年歷史的專業橋梁研究機構,橋科院一直以解決橋梁建設難題為己任,以推進橋梁科技進步為使命,在一個個超級工程建設實踐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鐘繼衛介紹,橋科院團隊研發的智能橋梁減振抗震技術和產品,大幅降低成本;開發自主可控的BIM技術,為重大橋梁工程提供智能建造方案,正逐步破解建筑工程軟件“卡脖子”問題。
中國橋梁建造技術突飛猛進,與經濟高速發展對交通基礎設施的迫切需求息息相關,大量工程實踐使得中國橋梁建造技術在短短40年追趕上了國際先進水平,實現部分引領。但是,行業發展仍然存在創新力與產業化不足,信息化和綠色化水平低等問題。
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一帶一路”和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多項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一大批西部艱險山區跨高山峽谷橋梁、沿海城市跨海大橋的建設需求十分旺盛,這些超級橋梁的建設存在很多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引領下,中國橋梁產業要不斷地實現提檔升級,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也需要通過技術攻關鍛長板,補短板。
鐘繼衛表示,橋科院和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力量,他們將勇擔重任、搶抓機遇,突破橋梁建設養護中的核心技術,加快建設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保障橋梁全生命期健康與安全,推動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中國橋梁的世界影響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