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14時30分,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由廣州交投集團投資建設,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南中高速公路洪奇門大橋東主塔封頂。至此,洪奇門大橋東、西兩岸主塔全部封頂,大橋即將進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南中高速項目是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長32.4公里,計劃2024年與深中通道同步建成、無縫對接。洪奇門大橋為南中高速公路項目的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1726米,采用主跨520米雙塔雙索面半漂浮體系鋼箱梁斜拉橋,橋面總寬43.2米,跨越繁忙的洪奇瀝水道,可兼顧3000噸級海輪通航需求。主塔為鉆石型混凝土索塔,呈八角形截面,塔冠為“木棉花”造型,共分為3個澆筑節段,東塔以第32節段為封頂節段,澆筑高度5米。
智慧建造提品質
南中項目始終深入貫徹落實標準化施工要求,充分運用智慧管理、智能建造、四新技術、科研創新等優勢,大力推動品質工程建設。
洪奇門大橋東主塔高為178.5米,共分為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塔冠四個塔柱區段。東主塔為水中塔,地質條件惡劣,橋址處軟土分布廣泛,淤泥質土深厚,且呈流塑狀,樁基施工易出現塌孔、縮頸等事故,承臺施工時易出現基坑傾覆的事故。項目團隊深入開展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在樁基施工時采用長護筒穿過淤泥層,利用旋挖鉆挖除護筒內淤泥,利用KTY4000在巖層中鉆進。承臺鋼板樁圍堰施工前展開土質專題研究,通過土體試驗獲得淤泥質土的準確參數,利用有限元建模計算,封底采用分塊澆筑封底混凝土的方案,確?;臃€定,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主塔采用全自動液壓爬模一體化智能同步頂升系統,自帶人臉識別功能,實現同步頂升、專人專職操作。同時爬模上安裝風力智能監測設備,風力超過6級自動進行聲光報警。爬模采用全封閉防護形式,外側均采用制式圍欄和組合鋼管架進行封閉,內側使用翻板,封閉爬模與塔柱之間的空隙,真正實現高空地面化。主塔養護則采用智能噴淋系統,該系統通過對塔柱表面溫濕度進行監測,當溫度過高或濕度過低時,系統將對塔柱進行自動噴淋養護,全面實現現場自動化智能化管理。
目前主橋邊跨鋼箱梁步履式頂推施工完成28個節段,引橋下部構造施工也即將完成,即將進入上部結構施工。
多措并舉保安全
面對工期緊、任務重、工序轉換步驟多、安全質量生產要求高、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等多重壓力,項目團隊迎難而上、主動作為,陸續解決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下塔柱大傾角模板體系、中塔柱快速標準化施工、鋼箱梁智能化制造、鋼錨梁索道管快速定位測量、高空作業安全管控體系建設等諸多難題,全力確保工程安全有序推進。
主塔施工過程中,塔梁同步施工如何保證施工安全一直是安全生產管控的難題。對此項目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從各個方面深挖問題根源,提出設置防護棚、劃分警戒區、專人值守、聯合驗收等針對性解決措施,制定出塔梁同步作業安全清單,以表格化模式將問題清單化,施工前嚴格進行排查,及時總結經驗,有效降低了塔梁施工帶來的安全風險。
為了更好地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水平,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廣州交投集團、項目部聯動本質安全智慧管理平臺,運用AI算法及AR實景地圖運用等前沿技術,依托BIM和云平臺布局產業工人培訓中心,常態化推進產業工人進場培訓、實操輪訓、技能比武等宣教實踐活動,輔以送教上門、專題研討、現場交流等多樣形式,并結合安全技術交底、班前會等多種類型,全面推進項目安全教培工作。同時結合作業人員安全行為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和持續改進,形成閉合圓環,循環往復,持續提升培訓質量及實效,推動從業人員向產業工人高質量升級轉型。
黨建引領促發展
自洪奇門大橋施工以來,項目部成立了黨員先鋒崗和青年突擊隊,黨員時刻堅守一線,全心全意推動生產建設,緊扣施工進度,嚴把施工安全質量關,嚴防疫情管理不松懈,把黨建觸角延伸到項目建設的每個“神經末梢”,打通工程安全、質量、進度、科研管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讓黨旗在施工現場和防疫一線高高飄揚,助力項目高質量發展,以實干實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南中高速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增強廣州核心引擎作用和中山節點連接作用,串聯起大灣區核心區域東西南北大通道,助力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廣州南沙至中山的直達高速公路,未來兩地往返車程有望縮短30分鐘,切實增強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