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沿線圖書館是長江文化傳播的橋梁,大橋局則是長江上首座大橋的建設者。前者帶民眾領略詩意的長江文化,后者攜人民跨越長江天塹?!?/span>
8月10日,由湖北省圖書館主辦,漢陽區、橋梁博物館承辦的首屆長江沿線圖書館館長論壇在中鐵大橋局橋梁科技大廈舉行。國家圖書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魏大威,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李開壽,漢陽區副區長趙亮,中鐵大橋局黨委書記、董事長文武松及長江沿線13省省級圖書館館長等參加論壇。湖北省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劉偉成主持活動。
文武松在致辭中向出席此次活動的領導、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指出,中鐵大橋局成立于1953年,從修建武漢長江大橋起步,始終堅持“建橋鋪路、造福人類”的光榮使命,堅定不移地推動中國橋梁事業發展,趕超世界橋梁科技先進水平。近70年來,一代又代大橋人以紅色基因立信仰、增信念、強信心,秉承建橋報國之志,不斷跨越天塹、超越自我,用擔當、拼搏和奉獻,開創了中國現代橋梁制造領域諸多“獨創”和“世界第一”,引領中國橋梁事業從“學習”到“自強”,從“追趕”到“領先”,讓“中國橋梁”這張名片更加閃亮。
他表示,中鐵大橋局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守質量、傳承創新,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建綠色橋、安全橋、文化橋,為推動長江文明的繁榮與發展,促進長江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作出更大的貢獻。
李開壽指出,回顧歷史,長江鑄就了中華千年文脈,國家圖書館和各地圖書館開展的長江文化推廣活動,充分發掘了長江文化精華,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了貢獻。如今,有地方政府全力支持,還有各地圖書館的金點子、硬舉措,長江文化將會啟迪更多人的心靈,提升長江兒女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趙亮表示,長江綿延6300公里,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也是中華民族的標志性象征。武漢地處長江、漢江兩江交匯之處,是中國中部的交通樞紐,深受長江文化的浸潤。漢陽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其中知音文化最引人矚目,未來漢陽將抓住契機,與長江沿線圖書館相互聯動,堅定文化自覺,提升文化自信,將漢陽打造為長江文化推廣的典范,讓長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魏大威對首屆長江沿線圖書館館長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他說,圖書館是推進全民閱讀的主陣地,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文化引領作用。長江沿線圖書館在推動長江文化的保護和弘揚上做出了突出貢獻。近年來,國家圖書館和各地圖書館在完善公共閱讀設施、豐富圖書閱讀資源、創新書籍借閱方式、引領社會閱讀風尚等各方面作出突出貢獻。未來,國家圖書館和長江沿線各地圖書館要繼續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
隨后,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長劉玉堂教授以《長江流域對中國科技史的重大貢獻》為主題進行主題發言。與會各省圖書館館長座談交流。
活動過程中,魏大威、李開壽以及各省圖書館館長一行還參觀了橋梁博物館。
會后,大家還興致勃勃地參觀了中國橋梁博物館,每個省級圖書館館長都能在這里找到各自省份的長江大橋。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在這里召開首屆長江沿線圖書館館長論壇,很有意義。
上一篇:
下一篇: